鱼养殖基地网。有水产养殖技术的实用养殖知识网!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养殖青螃蟹,青壳白肚大闸蟹少数能达八两重 涟水村民致富“硬通货”

更新:2024-03-25人气:作者: 鱼养殖基地

青壳白肚大闸蟹少数能达八两重 涟水村民致富“硬通货”

  3日上午,涟水县高沟镇墩南村一片片的水域内,是一只只正待上市的大闸蟹。“我们的大闸蟹养得好,是螃蟹中的高端产品,极少数的能达到八两重。”涟水县众联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宋建淮骄傲地说,墩南村养殖螃蟹的有20户,螃蟹体大膏肥,市场销路好,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硬通货”。  今年52岁的宋建淮是墩南村第一批养螃蟹的人。“我曾经是一名水电工。”宋建淮介绍说,2015年,他回到家乡,成立涟水县灰墩办事处祥章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村里的另外四户村民,引入洪泽湖优质水源,开塘养殖绒螯蟹。“当时对养殖螃蟹一窍不通,零基础起步。”后来,在涟水县水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宋建淮学习养蟹技术,到外地参观,采用绿色、生态的养殖模式,养出的螃蟹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红嘴、肥膏。目前,宋建淮开辟有三片水塘,养殖螃蟹100亩,常年雇村民5人,用工最多的时候,一天雇临时工10余人。塘内年产螃蟹两万多斤,螃蟹根据规格进行筛选后,销往全国各地,实现年平均利润约为50万元。  宋建淮通过养蟹致富后,还不忘乡亲。村里的人看到小螃蟹带来大收益,纷纷向宋建淮请教。“今年年初疫情导致部分行业不景气,但村里的螃蟹收益还不错,今年跟着老宋养螃蟹。”3日上午,附近的村民朱红兵正在宋建淮的养殖场内请教学习,他告诉记者,今年他养了70亩的螃蟹,宋建淮不仅对他进行技术指导,还为他解决螃蟹销路问题。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墩南村螃蟹养殖户从最初的5户扩大到20户,养殖面积也从原来的500亩扩大到5000亩。  在宋建淮的养殖场内,张贴着“员户”的红底黄字,上书: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党员,我奉献。“我是一名员,更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2017年,宋建淮成立涟水县众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联社,并担任理事长,合作社内的螃蟹养殖户遍布涟水县,只要有人寻求养蟹帮助,宋建淮都无偿地提供服务。“我和会员们以及一些小型螃蟹养殖户交流心得,统一采购种苗、饲料,降低成本,共享销路、互通信息,实现增收。”2019年,宋建淮被评为涟水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渔业)示范户。“养殖场的经验已经非常成熟,螃蟹质优畅销,明年计划将我的养殖场扩大到400亩。”宋建淮信心满满地说。

三门:探索稻蟹共生新模式 提升青蟹养殖效益

  [niè]时节,三门县健跳镇凤凰山农垦场的水稻田里迎来了新一批蟹苗,技术人员尝试运用“稻蟹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模式,提高青蟹养殖效益。  当天下午,在投放现场,一共32盒,约3887只拟穴青蟹被投放到稻田里,据悉,这批蟹苗由宁波大学稻蟹养殖的工程师们培育而成,蟹苗投放后,也会得到工程师们的精心呵护。  据介绍,早在前两年,宁波大学团队在青蟹苗种培育的基础上开始尝试稻蟹实验,眼下的这批蟹苗已经是人工繁育出的第四代仔蟹,它抗病力强,存活率高且耐低盐。  宁波大学稻蟹养殖工程师周厚杰:稻田中青蟹产量可以达到每亩30斤到40斤左右,它的存活率相对于池塘养殖来说可以提高20个百分点,它的普遍的青蟹规格可以达到300克甚至达到400克左右。  技术人员表示,从近两年的实验成效来看,稻养蟹、蟹养稻,稻蟹混养这一新模式能够实现“一水双用、一地双收、一年双增”,不仅能提高水稻“身价”和青蟹产量,也能带来可观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宁波大学稻蟹养殖工程师周厚杰:今年的话我们希望能在水稻下面上功夫,能把水稻的产量再提高一点,同时,我们会把青蟹的产量更进一步,争取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做得更好。

沿着丝路养青蟹八脚还在盐碱地“横行”鲜嗒嗒的三门出圈

  当前,三门正在“沿着丝路养青蟹”。三门以北,陆上丝绸之路的途经点,一万蟹苗正准备搬进宁夏盐池县的新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往南,三门涛头村几位村民正计划去趟马来西亚,看看已投用几年的养殖塘,还有人带着蟹苗虾苗,刚刚抵达非洲莫桑比克……  近年来,由于养殖空间相对饱和、成本上升等因素,三门人跳出本土谋发展,去国内外多地从事青蟹养殖。高产值、高效益的优势让许多人慕名前来,三门青蟹不只是一个地理标志品牌,也成为一种致富经验的代名词。  在三门涛头村的观景平台远眺,蓝天碧海间,一个个几何形的养殖塘,拼凑成一个大棋盘。“棋盘”里头藏着的,正是闻名遐迩的三门青蟹。  看着村民精心呵护的养殖塘,涛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林后宜的思绪不禁又飞到了马来西亚,“好几年都没去了,等我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这样能在那边待一段时间。”  让林后宜牵肠挂肚的是他与几位村民在马来西亚投建的青蟹养殖塘。出国养青蟹,他们是较早“吃螃蟹”的一批。  涛头村已有20多年养蟹历史,凭借水产养殖,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随着腰包变鼓,村民开始扩大养殖规模,有人甚至承包了十来口塘。  “村里只有180多口塘,家家户户都要的话,很难满足。”涛头村民决定向外要空间,去三门蛇蟠乡、宁波、江苏等地养殖。周边可用空间都被开发后,他们把目光又转向国外。  2014年林后宜出国考察,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华人分布等因素,他选择了泰国圣卡罗和马来西亚曼绒两地,于2016年试养三门青蟹。2018年,又开始在马来西亚大规模养殖。  疫情期间,养殖塘交给当地人管理,林后宜等通过视频远程指导,“养到关键时候养不肥,这太可惜了!所以我们今年一定要去。”  七八月出国,春节前返乡,是三门人出国养蟹的工作周期,主打的就是一个“反季供应”。林后宜介绍:“夏秋季,三门本地青蟹很多,但是到了冬天就没有了,此时东南亚的青蟹刚刚长成,可以返销到国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目前,涛头村几位村民在马来西亚的养殖塘规模已达3000亩。林后宜也让当地人品尝了在国外长大的三门青蟹,“口感和三门本地青蟹一样的,他们吃得直说‘OK’。”  涛头村人在马来西亚养殖青蟹成功的故事,引来不少三门乡贤关注,其中一位便是浙江纽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伟超。  吴伟超在莫桑比克开垦了一些养殖塘,为降低海外投资风险,他找到涛头村合作。  这几天,涛头村村委会副主任王书明带着来自三门的五人小分队,带着三门的蟹苗虾苗,抵达莫桑比克准备试养。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沿海,与马达加斯加隔海相望。吴伟超回忆起初次抵莫的见闻——海岸线都在售卖青蟹等野生海鲜,但捕捞工具相对简单,划的也是仅载两人的小船,“用这么基础的设备都能捕到这么多海产品,说明这里海洋资源真的很丰富。”  莫桑比克的养殖塘开发模式借鉴了马来西亚的成功经验。在国外养殖成功后,返销给国内市场。  “即使要运回国内,成本也比在三门养殖低。”吴伟超算了一笔账,在莫桑比克养殖的租金和运输等成本加在一起,可控制在每亩50元左右。  成本低,是境外养殖的一个重要优势。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陈丽芝说,三门本地一亩养殖塘租金要四五千元,饲料等生产要素成本也不低。养殖空间饱和,成本不断上涨,利润空间压缩,成为当下三门青蟹产业发展的一个挑战。  “养殖户承受能力或者技术不足以支撑高成本的时候,就可以探索其他方式,到外地去,租金便宜一些,养殖成本相对可控,他们也能保障一定的收益空间。”陈丽芝说。  吴伟超则给记者展示了莫桑比克养殖塘的航拍视频——近5000亩养殖塘波光粼粼,周围几乎没有城市建筑或工业污染,广袤的土地和热带风貌间,还有员工宿舍、育苗场、冷冻区……放眼望去,一片“蓝海”。  宁波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欢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又苦又咸的盐碱地原本是荒地,经过开发后变废为宝,成为盐碱地资源。青蟹作为高价值的海鲜产品,技术突破之后,其经济效益将会非常显著。”  宁夏偏北,气温比三门低,但覆膜保温后,仍能挑战一年两季的养殖频次。“这个地几乎没什么用,一亩一年才几十块钱。”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怡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德智说。  王欢的团队早就开始尝试在内陆盐碱地养殖三门青蟹。其中,在河南延津县的黄河盐碱地上,青蟹已从“养得活”到“养得好”,如今更是实现量化生产。  他的两位学生已抵达宁夏,这让张德智心理上有所依靠,“尽管只是试养,还是有些担忧。”  “盐池县苦咸水的青蟹养殖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王欢表示,接下来的试养周期,他的团队将实地指导张德智公司的养殖工作。如何施工、如何调节养殖环境、如何投放饲料……都是他们要叮嘱的细节。  据王欢介绍,他们在外地推广养殖的都是三门青蟹。那么,为什么是三门的青蟹?  三门青蟹肉质鲜、产值高、名气大等优势,已不言而喻。不过,王欢还提到了推广三门青蟹的另几层原因:“三门青蟹的养殖面积大,保证了青蟹苗种来源充足,这是相较于其他地区的资源优势。此外,三门地理优势明显,向南方、北方供应苗种,运输距离也适中。”  在三门县与宁波大学共建的中国三门青蟹产业技术研究院里,培育着青蟹苗,也培育着青蟹养殖市场和产业。  三门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畜牧兽医所主任叶春宇介绍,沿着丝路养青蟹,指的是两条丝路——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本地养殖户、技术人员去往东南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现在已经到了非洲的莫桑比克,通过综合混养模式和养殖技术,在海外养殖出好的产品进行内销。  另一个是陆上丝绸之路,沿着黄河一路向西,深入内陆,与当地合作,在盐碱地上养殖青蟹。  “这两条线都类似‘地瓜经济’的模式。”叶春宇说,沿着丝路养青蟹,可以把好的模式在外地进行复制,带动当地百姓以及三门相关从业者共同致富。  “三门青蟹式”的致富路径,早就在涛头村近20年的发展中得到验证。如今,这只蟹更想找到新的合作方式,给三门及外地百姓提供增收新路径。  尽管已在马来西亚养殖成功,林后宜对莫桑比克的试养并未掉以轻心。“这关系到明年我们涛头村能不能有大量人工出去赚钱。”转头他又信心满满,“但是我相信成功的概率是很高的。”  林后宜在马来西亚时,会与当地人交流养殖致富经,莫桑比克的地方领导,也曾来涛头村取经;这几个海外项目都有当地居民参与就业。吴伟超说,莫桑比克养殖塘还属于当地政府招商引资项目。  王欢也提及,目前,河南、陕西、山东等省已在盐碱地试养三门青蟹,新疆、黑龙江等地也前来问询。内陆水产养殖经验在沿海虾蟹养殖上不一定通用,“我们想先靠几个人掌握这门技术,做出示范来,通过一带二、二带四的方式,慢慢带动当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条路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在陈丽芝看来,青蟹养殖能沿着丝绸之路走出三门,是件好事。她说,三门人到全球各地从事青蟹养殖工作,既能继续扩大三门青蟹的品牌效应,也能带动三门人致富增收,“把我们三门的经济,变成三门人的经济。”  攥紧一张金名片,跳出本土谋发展。如今,“横行天下”的三门青蟹沿着丝绸之路,在全球多地扎根、繁衍,“爬”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本期编辑:刘乐丹(微信号Editor-Liu9,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重要提醒:近期有作者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假冒科学养鱼投稿网站,投稿后不仅没有下文,更有的被骗取版面费等,本刊投稿网址为: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和审稿费,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稿酬!敬请选择正确网站投稿!  科学养鱼致力于普及养殖技术与养殖信息分享,为中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助力,与笔者联系(请注明地区+姓名+关注品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宁波大学科研团队成功推广盐碱地青蟹养殖项目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游玉增 罗维勇 记者 史望颖)日前,来自全国的海水养殖专家来到河南省延津县的黄河盐碱地,对盐碱地青蟹量化养殖项目进行现场验收。同时,位于西北腹地的宁夏贺兰县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也传来了好消息,在那里试养的第一批青蟹也获得了成功。这不仅标志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这一为期3年的科研项目获得成功,也意味着我国多达9913万公顷的盐碱地,在包括海产品在内的水产品养殖方面,具备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当天上午,在河南省延津县养殖塘里,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科研团队捕捞出早期放养的青蟹,开始测量大小、进行称重。这批青蟹是今年5月投的苗,4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它们已从硬币大小,长到平均超过300克重,和沿海一带的养殖速度和成熟度基本接近。  据了解,青蟹是主要养殖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海产品,因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但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养殖面积有限,青蟹养殖全年产量仅为16万吨左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3年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科研团队选择河南省延津县的黄河盐碱地,开始攻关盐碱地青蟹养殖项目。从刚开始的“能不能养活”到两年前“能不能养好”,再到今年“能不能量化生产”,3年3次通过验收,标志着盐碱地青蟹养殖项目已经具有推广价值。  国家虾蟹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在现场表示,从外观来讲,蟹的个体非常整洁,生长速度非常好,亩产现在已经达到了1年(养殖期仅4个月)50斤到70斤的产量,同时结合缢蛏还有其他鱼类(混养)综合效益可以达到1.5万元(每亩)。河南省大宗淡水鱼体系岗位专家、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聂国兴兴奋地表示:“从这几年的情况看,从我们对肉质的品鉴,从它生长的情况,宁大青蟹是非常适合我们黄河滩区在盐碱地养殖的一个品种。”  “他们养多少,我们收多少。”当地一家经营水产品的企业一直关注着黄河盐碱地青蟹养殖的进展。这次听到专家们的肯定之后,现场就和养殖公司签了1年的收购协议。  昔日无人问津的盐碱地,现在通过养殖东海青蟹已变身成为“致富地”。从东海到中原,再到西北,青蟹能跨越2000多公里,生存于内陆的盐碱地,依托的是宁波大学科研团队不懈的努力。  该科研团队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克服了两地盐碱浓度差异化和重要金属离子缺失问题,成功培育出了适合当地养殖的青蟹幼苗。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王欢博士说:“除了河南、宁夏、内蒙古,我们还在山东的盐碱地上试养了青蟹,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发现不同的地方金属离子含量不一样,我们的方法是缺啥补啥,也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能够应用于不同的地方。”

江门恩平市青蟹养殖让村民生活有了盼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在恩平市蓝田青蟹扶贫养殖基地,青蟹始终生活在比较舒适的环境中,长得快、长得好。  来到江门恩平市横陂镇蓝田村委会,记者最直观的感受是:山多、偏远,自然资源十分贫瘠。要想走出贫困,对于恩平市蓝田村委会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据了解,恩平市横陂镇有精准扶贫对象170户557人,其中,因残致贫64户227人,因病致贫57户187人,因学致贫14户41人,因其他原因致贫35户102人。  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恩平市横陂镇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强化措施,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基地+公司+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于2016年在该镇蓝田村委会筹备成立蓝田青蟹扶贫养殖基地。该基地能够同时养殖青蟹1.2万只,每个月可产出青蟹1万多只,年产值达800多万元。2016年以来,该基地已帮助53户162人脱贫。这条产业扶贫之路,让当地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让他们的生活更有盼头。  行走在蓝田村委会的田间小路,记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地里打理蔬菜和水稻。这是村里的传统农作物,也是老一辈村民的生计所在。  “我和老伴都是农民,以前和其他村民一样,就是种点水稻、蔬菜、番薯,一年下来也挣不了什么钱,不够钱买肥料时还要赊账。”村民吴福娟今年55岁,他们一家人都是精准扶贫对象,居住在村里一间破旧的小平房里。  吴福娟的大儿子吴悦光外出务工,每月工资1500元。小儿子吴悦诺则是蓝田青蟹扶贫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之一。去年8月,吴悦诺来到该基地工作,负责抓蟹、喂食、起笼等,干起活来特别起劲,一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让他感到暖心。“家里有父母和小孩要照顾,我出不了远门,养殖基地就在家门口,镇里真为我们办了件实事。”吴悦诺说。  恩平市横陂镇镇长陈明裕告诉记者,该镇充分发挥基地、公司的带动效应,统筹扶贫资金,在全镇170户精准扶贫对象中筛选出50户特别困难的贫困户,将其纳入蓝田青蟹扶贫养殖基地项目,参与项目分红。“每户每月可收到460元分红,年收益达5520元。”陈明裕说。  吴福娟一家也参与到项目分红中。去年底,他们获得第一笔分红款项共1380元。“在恩平市横陂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我的小儿子在村里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我们也获得了分红款项,生活比起从前大大改善。”吴福娟说,她的孙子、孙女在距离蓝田村委会约15分钟车程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前家庭经济更困难的时候,中午放学要去学校接他们回家吃饭;如今,项目分红让他们有经济能力让孩子们留在学校吃饭、休息,减少来回奔波的时间。“我还希望给孩子们买点书本和文具,帮助他们的日常学习。”谈起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获得的表扬奖状,吴福娟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记者了解到,为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精准扶贫政策,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恩平市《关于新时期城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6—2018年)》要求,恩平市横陂镇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让贫困农民参与构建农业产业链,分享全链条收益,增强贫困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促进贫困农民增收脱贫,为全镇如期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夯实基础。成立蓝田青蟹扶贫养殖基地,就是该镇推进产业扶贫的具体实践。  “蓝田河流经蓝田村委会,是一条咸淡水河流,水产品产量大,不少村民在这里养殖青蟹、捕捞水产品。”陈明裕说,在恩平市横陂镇委、镇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蓝天村委会积极探索“基地+公司+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于2016年筹备成立蓝田青蟹扶贫养殖基地,该基地一期于2017年3月投入使用,二期于2017年底投入使用。  蓝田青蟹扶贫养殖基地由恩平市镇海湾蓝田青蟹养殖有限公司全权管理,将在河流自然生长和咸围养殖的幼蟹收购到基地进行室内育肥养殖,从而提高青蟹的品质。记者在该基地看到,一只只青蟹被装进特定的室内环境养殖。蓝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健友介绍,室内环境的水质、氧气、温度、食物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青蟹始终生活在比较舒适的环境中,长得快,也长得好。  “现阶段是青蟹养殖的淡季,目前基地养殖的青蟹约有2000只,到了六七月才是养殖的高峰期。”吴健友告诉记者,该基地养殖的青蟹以膏蟹、肉蟹和奄仔蟹为主,喂食的饲料主要是蚬、福寿螺、鱼等,基地里装有咸水循环系统,一年四季都能养殖青蟹,最大程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据了解,该基地能够同时养殖青蟹1.2万只,每个月可产出青蟹1万多只,年产值达800多万元,2016年以来,该基地已帮助53户162人脱贫。

螃蟹上市量增多 镇江地产江水养殖蟹打起自主品牌

  “西风响,蟹脚痒”,寒露正是吃螃蟹的好时节。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受天气影响,的螃蟹成熟期略有推迟。由于产量相对稳定,价格比往年便宜。今年脱离了“江蟹”牌,不少地产螃蟹养殖企业都用自主品牌进行销售。  在市区朱方路水产市场,各种的螃蟹被摊主们摆到显眼位置。青背白肚的螃也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市民郑女士告诉记者,最近,菜市场的螃蟹价格比较亲民了。  记者走访发现,现在市场上的销售几乎都是养殖河蟹和湖蟹,外地螃蟹居多。母蟹基本二两5以上,公蟹在三两半以上,一只2两到2两5的母蟹价格在15到30元之间,3两5以上的母蟹价格在45元到55左右。朱方路菜场水产区负责人李建设告诉记者,他们严格把关,定期检查,也向水产经营户们宣传,不得违规销售“江鲜” “江蟹”。  “我们今年在9月份,螃蟹就已经上市了,目前上市的品种也比较多,有高邮的、有洪泽湖的、兴化的,区域比较多,我们每天的销量大概在5千斤左右,基本和去年持平。”  往年10月初本地渔民捕捞长江江蟹,当时实行“特许捕捞许可证”,镇江地区渔民的江蟹捕捞证,也只有24本左右,从2018年开始,镇江停发江蟹捕捞证,禁止长江江蟹成品蟹捕捞作业。  现在,镇江沿江地区部分养殖户采用江水养殖河蟹,选用中华绒螯蟹品种,利用江滩、引用江水、投喂江饵,标准化生态养殖,螃蟹青背、白肚、黄毛、金爪、蟹黄鲜美、肉质甘甜、硒含量丰富。目前,镇江采用这一模式的养殖河蟹面积大约在4万多亩。  江苏江心源生态水产有限公司是镇江江水养殖螃蟹的基地之一,总经理黄文峰告诉记者,基地养殖面积2千多亩,今年预计螃蟹总产量15万斤左右,捕捞时间比往年迟,产量有所降低,今年他们着力用自主品牌开展销售。  扬中南洋家庭农场负责人陈万红介绍,今年基地每亩螃蟹产量在140到150斤,销售价格和去年基本持平,销售量和往年同期相比少了一半左右。目前基地主要采用的是扬中当地的“扬子”品牌。  “整个江鲜这一块都不能用了,那你就没法用,我做的精品蟹,有固定的客户,但和往年相比肯定有下降,我们大面积上市至少重阳节以后。”

螃蟹上市量增多 镇江地产江水养殖蟹打起自主品牌

鸭暖镇:八月秋高蟹儿肥

  秋风起,蟹儿肥。在临泽县鸭暖镇古寨村鸿宾螃蟹基地,一个个螃蟹舞动大钳,横走竖爬,个大肥美、青壳白肚的螃蟹让前来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  当记者走进古寨村螃蟹养殖基地时,养殖户王宏斌正忙着将刚打捞的螃蟹装箱,各个箱子里装满了鲜活的大螃蟹,有个头颇大的肉蟹,有满肚脂膏的膏蟹。几位外地批发商正在挑选螃蟹,工人们则熟练地用网袋将鲜活的螃蟹打包过称。批发商告诉记者,这里的螃蟹新鲜肥美,走俏市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过来批发。  “今年三月份我投了2000斤蟹苗,现在陆续开始上市,售价每斤在60-90不等,到中秋节基本就销售完了。”养殖户王宏斌说。  近年来,鸭暖镇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和“大食物观”,将水产生态健康养殖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大力构建“一心两园九基地”水产养殖产业布局,金张掖富锶白对虾陆基循环水智慧养殖基地、古寨富锶螃蟹养殖基地等建成投产,富锶白对虾、大闸蟹等名特优水产走俏市场,“绿水净美”的生态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顾文辉)

每天30万斤江苏螃蟹来青 本地养殖梭子蟹出水

  秋风起,吃螃蟹。凭借“高性价比”,梭子蟹一直占据着岛城中秋海鲜市场的“主角”地位。今年行情如何?昨天凌晨3时许,记者来到市区最大的梭子蟹批发地——南山水产品批发市场,目击了一场“抢蟹大战”,来自江苏连云港、南通和青岛本地的梭子蟹轮番登场,短短3个小时内,30万斤梭子蟹被抢购一空,之后涌向各大农贸市场的海鲜摊。  昨天凌晨3时许,当大多数人在熟睡时,南山水产品批发市场一片喧闹,众多带有“苏G”牌照的冷藏货车鱼贯而入,马路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些货车里产品丰富,除了虾虎、八带、大对虾,“主角”无疑是梭子蟹。  每当一辆货车停稳,工人就钻进车厢,从一些蓝色塑料桶里搬出成筐的梭子蟹。这时,早已等待多时的商贩们立即骚动起来,争抢着想占据最好的位置。每一车的第一筐梭子蟹都被倾倒在地上,梭子蟹底白盖青,张牙舞爪。商贩们围上去,拿着手电筒,仔细查看梭子蟹的质量。和其他货车比较了一番,再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每个商贩都选中了几筐梭子蟹,然后找工人装到手推车上,推到旁边批发点过磅、交钱。  “62斤,每斤20元!65斤,每斤28元!快,快,下一筐……”随着一筐筐梭子蟹过磅、交易,批发商忙着在发货单上记上这些人的姓名、货品和重量,工人把过完磅的整筐梭子蟹装到旁边的手推车上,送到商贩车上。“不零卖,我一般批发三筐,200多斤一天就够卖了。”来自大连路农贸市场的商贩孙行说,批发都是论筐结算,蟹子好坏全靠自己的眼力,挑到好的价格就高。每筐螃蟹大小不一,新鲜度也不同,到了市场再分拣销售。  螃蟹批发市场自然也有门道。记者发现,冷藏货车车门没打开之前,批发商、商贩对价格讳莫如深,在打开货车门查看梭子蟹质量后,价格才能定下来。商贩孙行说,梭子蟹价格跟每天的批发量、肥瘦程度有关系。“每天到南山水产市场销售的梭子蟹数量都不一样,前段时间我还批发过每斤8元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商贩在挑选梭子蟹时花了不少工夫,看了又看,掂量了又掂量。商贩们说,很多人觉得卖螃蟹利润高,其实风险也高,筐内有不少死螃蟹和空壳,想要一眼分辨出螃蟹的好坏,至少要花两年时间来锻炼眼力。“死亡率高,得好好挑,不然就要亏本了。”孙行说,自己花了1个多小时才挑了5筐梭子蟹。  “凌晨3时和5时的价格就不一样。”在现场忙着记账的南山商会会长王进说,梭子蟹的价格就像股票行情,随行就市,每天价格要看到来的货车数量,货车多则表明供应充沛,价格自然低,反之则高。“比如今天就来了30辆货车,价格还算便宜,连云港梭子蟹价格在15元—25元/斤。”王进说,今年梭子蟹高产,价格略低于去年,随着中秋越来越近,价格会有小幅上浮。  天色渐亮,30辆冷藏货车内的梭子蟹被商贩们一扫而光。王进说,最近每天批发量一般在30车以上,南山水产市场每日批发的梭子蟹约30万斤,占据市区九成梭子蟹批发量。 “现在正是好时候,刚开海,本地的梭子蟹还没放量。”王进表示,目前都是海捕蟹,这个季节养殖蟹还没有大规模上市。他说,从现在到11月,都是梭子蟹交易的旺季。  据了解,我市梭子蟹的批发交易集中在南山水产品市场和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南山水产品市场辐射市区,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满足周边区市。据了解,目前到市区的梭子蟹主要是来自江苏连云港、南通启东及青岛本地,比例分别是70%、20%和10%。价格方面,岛城本地蟹子“高高在上”,半斤重梭子蟹的批发价在40元/斤,个头更大的梭子蟹价格高达90元/斤。但总体价格比去年略低。分析今年价格低的原因,王进认为是今年外地海水温度适中,梭子蟹长得快重量足。  王进说,半个月后梭子蟹的肥度会逐渐提高,市民想要吃黄满膏肥的螃蟹,要等到农历八月十五后,那时候梭子蟹最肥美。  来自连云港的批发商贩魏山科说,他在连云港装货后,梭子蟹要经过3个多小时奔波,在次日凌晨1时许运到青岛,销售到早晨6时。早晨7时许,他又要往回返,白天在当地码头上装完梭子蟹,等到晚上8时许再次出发。为了保证梭子蟹的鲜活,货车上需要有冰块、海水、增氧机等,30桶一车的运输费用市场价是5000元,50桶一车的运输费用6000多元。每年的8、9、10月份都是批发商最忙碌的时候,除了往青岛运外,有时还要去天津、河北、辽宁等地。“还是最喜欢往青岛跑,路上风景好,而且青岛人最爱吃梭子蟹。”魏山科说,今年梭子蟹量比较大,应该能比去年挣得多些。  临沂人王刚在南山市场当了多年的运货工,这两天工作特别繁重,每天他都要卸下100多筐梭子蟹,累得两只胳膊都抬不起来。“过一段更忙,马上快中秋了。”他甩甩胳膊说。  经过四个多月的长个育肥,胶州九龙街道办事处近3000亩养殖梭子蟹近日迎来收获季。9月4日,记者在九龙街道办叶明文的梭子蟹养殖区看到,他下网不长时间,便有梭子蟹“自投罗网”。  叶明文说,每年的“五一”前后开始投放蟹苗,为保证新鲜水质,每逢初一和十五大潮时,都要将池内的水放掉,等到涨潮时再将水蓄满。梭子蟹养殖以海虹、小蛤蜊和面条鱼等为主,一般梭子蟹养殖一天投喂两次。叶明文说,由于管理上心,今年梭子蟹长势喜人,亩产在200—400斤之间。本地梭蟹生长周期要比南方梭蟹长,肉质紧实饱满,味道自然比南方的鲜美,每斤卖出40元的高价,比南方梭子蟹价格高出不少,但还是很抢手,预计后期梭子蟹的价格还会有所上涨。

标签: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