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养殖基地网。有水产养殖技术的实用养殖知识网!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潜江养殖明虾,潜江攻克“冬季养虾”难题!!!未来前景巨大!

更新:2024-03-28人气:作者: 鱼养殖基地

潜江攻克“冬季养虾”难题!!!未来前景巨大!

  “冬天居然养出这么大的小龙虾!”1月9日,位于潜江的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考察团看到刚从池塘里起捕的鲜活小龙虾,惊叹不已。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明波随手拎起一只小龙虾,翻开虾肚子,只见肉厚且白净。他骄傲地扬起嘴角:“冬天小龙虾也是可以生长的,目前我们已经攻克了这一难题。”  一直以来,冬季由于水草枯萎,小龙虾找不到安全温暖的栖息环境,便会停止进食、脱壳,在塘底打洞冬眠。“冬季养虾”成为难题。  去年9月,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采集了洞庭湖、洪湖、借粮湖等12个湖区的野生小龙虾样本,细致观察小龙虾的生长速度、繁殖习性、抗逆性、抗病性等,进行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攻关。  冬天,研究院工作人员通过在虾塘里种植轮叶黑藻、伊乐藻等多种复合水草,为小龙虾建起“暖房”,让它们继续进食、脱壳生长。  据介绍,9月份投入的虾苗现在亩产超过了200斤,基地里已经养了4茬小龙虾,全年亩产可突破800斤。  潜江小龙虾发展了20多年,养殖面积90万亩已近上限,如何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  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刘挺介绍,围绕这一目标,小龙虾产业研究院已经建成高场研发中心、良种选育繁育基地、立体模式试验示范基地、四季有虾试验基地。  重要提醒:近期有作者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假冒科学养鱼投稿网站,投稿后不仅没有下文,更有的被骗取版面费等,本刊投稿网址为: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稿酬!敬请选择正确网站投稿!  科学养鱼致力于普及养殖技术与养殖信息分享,为中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助力,与笔者联系(请注明地区+姓名+关注品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潜江龙虾 世界共享 “潜潜”有话说

  一个世纪前,飘洋过海来到中国的这位“异乡客”小龙虾,无论如何预想不到,多年后,成就自己的”风水贵地“,竟然是一座叫“潜江”的城市。  “闭着眼睛拿一只,肉质都很饱满!不管个头大小,都是‘壮汉’。”合作社理事长王强丝毫不掩饰“产品自信”。“而且,我们这的小龙虾,肚皮都是干干净净的,这说明什么?我们这的水质好!”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目前亩产值可以达到4000元左右。这还不算养得好的,好的线元。”  中国潜江龙虾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服务小龙虾产业链的专业技能培训学校。从这里走出的龙虾养殖师、龙虾烹饪师、龙虾营销人员纷纷成为产业链上的精兵强将,为精心打造潜江小龙虾品牌添砖加瓦。  小龙虾“潜潜”给出了响亮回答:让潜江百姓在产业链中“就龙虾业、吃龙虾饭、发龙虾财、享龙虾乐”!五年内,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80亿,加工产值300亿,餐饮、物流等第三产业产值420亿,潜江虾稻综合产值200亿。  为确保五年内潜江龙虾千亿目标能够如期实现,潜江市特成立小龙虾产业链工作专班组,对龙虾产业综合产值任务进行分解,制定《潜江市小龙虾产业链工作实施方案》,以全力扩大产业规模、全力培育龙头企业、全力打造精品品牌、全力推进农旅融合为基本思路,继续做深一产、做精二产、做活三产、做精品牌、做实标准,政府将加大政策扶持、加强资源整合、加速科技赋能、加紧金融创新,全力推动小龙虾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奋力引爆一只小龙虾巨大的“潜江势能”。

湖北潜江:养虾有“稻”致富有方

  人民网武汉7月20日电 (周雯)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盛夏时节,走在湖北潜江龙湾镇瞄新村,虾和稻“和谐”共生。绿油油的稻田成片,围沟里小龙虾在水塘里生长,有的农民还“见缝插针”在水塘里养菱角、田埂上栽葡萄。  “这里地势低,以前逢雨就淹,眼看着田里水稻绝收,都没有办法。”60多岁的瞄新村农民赵常操种了一辈子田,用他的话来说,现在赶上了好时候。2015年,村里引入企业,集中流转土地进行标准化改造,然后返包农户实行虾稻共作。  所谓“虾稻共作”,即小龙虾与水稻共作共生。沿稻田田埂挖出环形虾沟,原来1米宽、0.8米深的小沟,改成4米宽、1.5米深的大沟。每到插秧时节,农民把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移至沟内生长。等秧苗长结实了,再把沟里的幼虾引回稻田里。这样一来,四五月份收获一季虾,八九月份又收获一季虾,当地人称作“一稻两虾”。  “土地以1000元每亩卖给企业,改造好后以1100元每亩返租给农民。”赵常操介绍,他承包了25亩地,收益好的年份最高能赚20、30万,一般年份也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  同是瞄新村的农民赵甫银苦笑着说,因为自己对小龙虾行情判断失误,今年行情没有那么乐观。去年养的虾苗因为疫情滞销,今年改养大虾,但上半年虾苗行情好,小龙虾价格则有所下跌。  “养虾不仅环节比较复杂,市场行情波动大,判断不准还容易亏。”赵甫银介绍,相较而言,种稻后,不仅管理容易,每年有补贴,村里还能帮忙联系加工企业收购,销路不愁,收入有保障。  赵甫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稻田能产2000斤左右,干稻收购价格约1.3元每斤,他们家承包了虾稻田30亩,其中稻田17亩左右,种稻的收入能保障租地的钱,养虾的收入就可以全部算赚的了。  7月14日正午时分,一只白鹤正飞翔在龙湾镇稻田之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的牌子立在田头,在阳光下显得熠熠发光。“通过土地标准化改成‘虾稻共作’模式,农民种粮积极性增高,收入有保障,农村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龙湾镇农办主任杨明华介绍。  据悉,潜江市在浩口、龙湾、后湖等地,大力建设虾稻种养高标准农田,平整肥沃的土地、配套齐全的水利设施、宽敞平坦的田间道路,大大提高了农民积极性。目前,潜江“虾稻共作”面积达85万亩,该模式亩平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让稻米增值,才能提高附加值。“虾田里种稻,更加绿色生态,稻米品质更好。”潜江市巨金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广斌介绍,企业伴随着潜江虾稻产业同步发展,正全力打造优质稻米全产业链。  虾稻自热米饭、米糠油、虾稻米粉、低糖稻米……一粒虾稻米,产业链能延伸多长?李广斌介绍,公司去年投资2820万元建设年加工20万吨优质虾稻及功能性产品技改扩规项目,开发建设虾稻自热米饭生产线,目前正在试销售,其余精深加工产品也正在研发中。  目前,潜江年累计生产优质生态稻米50万吨,实现产值16亿元,成为稳粮保供的重要之基,潜江虾-稻产业链综合产值已达520亿元。

湖北潜江:养虾有“稻”致富有方

抗疫医护品尝过的潜江小龙虾 现在开始大量上市 阳春四月 莫辜负这闲“虾”时光

  春风吹散疫情,武汉顺利解封,鲜美的小龙虾大量上市,刺激着江城市民的味蕾。不只是武汉,更多全国的网友问:“吃小龙虾安全吗?”“怎么买到便宜的小龙虾?”  为此,在湖北最有名的小龙虾之乡潜江,市领导都出来吆喝:“小龙虾放心吃!”  今年潜江虾稻共作养殖面积85万亩,在3月初,就有九成已复工。其中万亩小龙虾生产基地13个,千亩小龙虾生产基地70个。小龙虾可随时捕捞,随时补苗。  疫情发生后,潜江调整战略,指导虾农大幅提升成品虾的比例,以赚大虾的钱为主。随着天气转暖,在洞里藏了一个冬天的大虾们,已经手舞足蹈等待出水。  防控不松,农事不误。早在2月11日,潜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就以形式,要求全市有序开展企业复工和春耕生产。  麦花雪白菜花黄,柳枝消瘦虾儿壮。眼下,潜江小龙虾养殖复工复产正逐步升温。  为支持这一支柱特色产业发展,潜江市委市政府统筹整合了2亿元专项资金,对相关企业进行扶持。虾稻加工企业和物流销售企业如因防疫造成市场波动,产生重大亏损,可以申报单个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的政府补助。  惊蛰前后,潜江小龙虾日销量连续突破10万斤关口。仅3月7日一天,潜网集团发往上海、江苏、浙江、贵州等十余个省市的水产品就达70吨。  道路封了,小龙虾是怎么出城的?潜网集团一份调拨单显示:车牌为鲁HM9VXX的大货车装载10吨小龙虾,从位于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的中国虾谷小龙虾交易中心出发,然后是江苏南京卸货——常州卸货——无锡卸货——苏州卸货,最后到终点上海卸货不返回。  1月29日,潜江在全省率先将第一批生活物资送到武汉;2月3日,30吨莱克小龙虾送到武汉一线日,莱克小龙虾再次让身处江城的护士们欢呼雀跃;3月11日,潜江市委市政府再次调配了一批成品小龙虾送往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慰问抗疫一线战士。  3月21日上午,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宣布龙虾开捕;3月28日,潜江市市长龚定荣呼吁:潜江龙虾在上市之前都经过了严格的检疫检验,请消费者放心享用;此前,潜江市副市长陈庆忠走进直播间,以“主播”的身份在网络销售平台上打call:潜江小龙虾很安全,放心岔着吃!  潜江虾稻种养基地秉持“养虾先养水、好水养好虾”的原则,全部实现“清水灌田”,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抗疫期间,潜江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成立应急专班,对产品随到随检。同时,对全市虾稻共作田进行抽检,结果显示,此次疫情对小龙虾品质和安全毫无影响。  和往年不同的是,潜江小龙虾这次关闭了线下交易市场,采用线上收集信息,并组织了专门的收虾的队伍,定点进行收货,收货人员出入时都会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消毒。  潜江小龙虾不仅味道鲜美,还能增强免疫力呢!这是因为,小龙虾富含高蛋白、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以帮助人们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提升免疫力。  所以,吃货们大可放心,你们爱的小龙虾,还是那个安全健康肥美的小龙虾。这一点,没有变!  在潜江,湖北交投莱克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20万吨,年冷链物流能力10万吨,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各大主要城市以及出口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楚江红”小龙虾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莱克公司可谓是小龙虾行业的头部企业,其小龙虾加工量和出口创汇已经连续14年领先全国同行业,已经形成了集小龙虾选育、繁育、养殖、加工、贸易、科研、检测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早在2012年,该公司小龙虾出口创汇额就突破1亿美元大关。  今年是暖春,气温和水温都相对较高,这样的环境更适合小龙虾生长,肉质也更加鲜美。

潜江:龙湾瞄新村从“大养虾”走向“养大虾”

  3月28日,记者走进龙湾镇瞄新村,一望无际的虾稻田、香气四溢的油菜花映入眼帘。波光粼粼的池水中,农户赵常宽划着小船穿行,收起一笼又一笼小龙虾,笑容溢于言表。  赵常宽是种田的老把式,2015年前一直种植水稻、棉花,后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始尝试“虾稻共作”。由于缺乏养殖技术,虾苗投放后又无系统管理,赵常宽养殖的小龙虾大小参差不齐。这几年,由于小龙虾市场逐渐饱和,小虾价格逐渐走低,寻找新的致富之路迫在眉睫。  得知周边村民已陆续向小龙虾“繁养分离”转型,收益还比原来要更高,2021年年初,赵常宽将13亩虾稻田进行改造,尝试小龙虾“繁养分离”。“我一共有27亩虾稻田,‘虾稻共作’亩均收益在4000元左右,‘繁养分离’亩均收益在8000元以上。”  别看龙虾小,要养好可有着大学问。“小龙虾一天不吃,三天不长。必须每日起早贪黑管理田间。”赵常宽介绍。  小龙虾如何养才能个头更大、更饱满,用水也有着深厚的学问。“水的深浅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龙虾繁衍速度以及个头大小。”赵常宽如数家珍。  “‘虾稻共作’水深一般在30公分左右,既能保障虾的繁衍,也能满足稻的生长需求。粮食生产保住了,虾的个头也有3钱左右。”赵常宽告诉记者,精养塘的水深在40至60公分,既便是炎炎夏日、寒冬腊月小龙虾也不会出现死亡,平稳度过每一个危险期的虾个头能达到5钱以上。  “‘虾稻共作’繁殖出的虾相对较小,一般在3月至6月养虾卖虾,商贩来了,还得按规格进行挑选再出售,非常繁琐。”赵常宽笑谈,“精养塘就不一样,一年到头都可以出售,且价格更好、市场更好,还不需要挑选。”  “下一步,将继续流转周边土地,在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招工、分享自身经验,带动周边村民致富。”赵常宽说。  瞄新村党支部书记郑勇:我们将持续为农户做好水质监测、病虫除害、场地建设等服务,持续关心关注虾农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资金技术难题,主动服务,齐心协力走出更多更宽的致富道路。

潜江:养虾有“稻” 振兴有方

  (记者 曹以成)中国的夏天,小龙虾无疑是餐桌上的C位担当。有数据显示,小龙虾从2015年开始呈现“井喷”式发展,2019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2000万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提出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如何既丰富“菜篮子”,又守好“米袋子”,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潜江给出答案。  去年,位于总口管理区果园村的小龙虾养殖户王大爷,在村里的建议下,将自己的85亩精养塘全部改成“虾稻共作”田。  “精养虾环节很复杂,出一点差错产量就上不来,去年虾子还亏了几万块。”王大爷说,改为虾稻田后,不仅管理轻松简单,每年还有90元/亩的补贴,村里还帮忙联系加工企业来收购虾稻米,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就已经远超去年全年的销售额,保障了稳产增收。“精养塘属于水塘,虾稻田属于耕地。为了鼓励村民养虾种稻,我们积极向上争取稻谷补贴和耕地地力补贴。”市农业农村局生产科科长付锋介绍。20年前,勤劳智慧的潜江人发现“虾稻连作”模式,开创我国人工养殖小龙虾的先河。而后,在不断探索与总结中,“虾稻共作”应运而生。“虾稻共作”模式下,稻谷秸秆腐烂产生的有机质培育了丰富的浮游动物,成为小龙虾苗的开口饵料,稻茬成了小龙虾的栖息场所。被“放养”的小龙虾,腮白个大肉饱满,成为当之无愧的“超级网红”。而小龙虾在水田中产生的粪便,成为水稻的肥料,加上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产出的稻米不仅生态环保,还颗粒饱满、形体均匀、表皮油亮,口感比一般大米更劲道。虾、稻两者互依互补、共生共荣,在降成本、增效益的同时,还促进了耕地地力保护和土地生态恢复,真正实现了生态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综合效益。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盛赞:中国潜江的“虾稻共作”为我国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农民增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二产:稻米加工良种+良策智能色选、低温保鲜磨米、自动化包装在位于高场街道办事处的巨金米业加工车间内,记者看到,来自各地虾稻农田的稻谷,从原粮形态进入收储加工设备,到变成一袋袋高端商品粮,整个过程高度自动化,且各项数据可监控收集。  据了解,该公司配备了先进的储粮设施、粮食收购系统、质量检测系统,实现了电子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低温储藏“四合一”新技术,保障了粮食收储过程中数量和质量的安全。2020年,该公司收购加工稻谷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利润760万元。“提升稻米质量,选择优良的品种是关键。”该公司董事长李广斌介绍,近年,企业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科研力量,开展了“虾稻共作”模式下,优质稻品种育种试验,引进了虾稻1号、美香占、鄂香2号、桃优香占等水稻新品种,并在“四水农业”高效种养模式、“双水双绿”新型种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05年发展至今,该企业先后与中储粮、中粮、中国供销等大型央企合作,已具备水稻种植、农机服务、收购仓储、加工商贸等一系列完善的产业链,拥有仓储容量5万吨,批次烘干粮食300吨,年加工稻谷15万吨、稻壳棒2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潜江市委、市政府在发展虾-稻产业基础上,重点打造虾稻产业,培育了潜江巨金米业、湖北虾乡食品、湖北春景农业科技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并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扶持政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稻米品质,做优做特有机绿色的虾稻产业。三产:做大做强“潜”字品牌  如今,通过“虾稻共作”种出的虾稻米,已成为潜江的优势特色产品,虾稻品牌琳琅满目。在位于兴盛路旁的湖北省粮油集团潜江配送中心,品种繁多的虾稻米倍受消费者欢迎,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已为全市配送虾稻大米6000多袋。被授予“中国虾稻之乡”称号的潜江,深耕虾稻产业,连续举办5届虾-稻产业博览会,聚焦虾稻米产业结构、质量提升、品牌创建等展开探讨,该盛会已经成为技术交流、成果展示、商业合作、产品推介的“明星”平台。同时,成立虾稻大米行业协会,围绕发展虾稻产业、打造“潜江虾稻”公用品牌、整合“潜江虾稻”大米资源等方面开展服务和监督,助推粮食产业健康发展。“我们有效整合全市虾稻品牌资源,统一标准、商标和包装,积极组织潜江虾稻走进湖南、广西、重庆、上海等大型超市,进一步提升了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市虾稻大米行业协会秘书长方红琳介绍。在协会支持下,“水乡虾稻”“虾乡稻”等潜江品牌香米,先后荣获“中国好粮油”“湖北名牌产品”“荆楚好粮油”等称号。记者从湖北放心粮油集团了解到,产自我市的虾稻米,零售价最高达27.6元/公斤,比普通稻米价格高出数倍,去年,仅该集团36家门店,销售额就达到了4.8亿元。依托各大商超、粮油企业的销售平台,“潜江虾稻”“香飘”万里,从田间地头“飞”上全国百姓餐桌,甚至远销国际市场。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潜江坚持产业、科技、生态、品牌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探索虾稻种植模式、提升虾稻品质、打造虾稻品牌的产业发展“稻路”。2020年,我市在浩口、龙湾、后湖等地,大力建设虾稻种养高标准农田,平整肥沃的土地、配套齐全的水利设施、宽敞平坦的田间道路,大大提高了农民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市发展“虾稻共作”85万亩,年累计生产优质生态稻米50万吨,实现产值16亿元,成为稳粮保供的重要之基。  随之而来的是各地“比、学、赶、超”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植树补绿、乡风治理,城镇提档升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生态美景随处可见,描绘出新时代下美丽的鱼米之乡画卷。

潜江:养虾有“稻” 振兴有方

荆楚网]夜访潜江:养虾基地静悄悄

  19日晚8时,夜凉如水。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虾稻共作万亩连片基地,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灯光。  和邓家书一样,赵脑村的虾农们今天睡得格外早,因为,明天一大早,2021年潜江龙虾开捕仪式将在这里举行,这里是第一现场。  赵脑村是熊口镇最偏远的村,地势低洼,有“水窝子”之称。以前种植棉花、水稻、油菜、小麦等传统作物,村民收入有限。2013年,全村615户将8900亩土地流转给当地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山水产公司,建立虾稻共作基地,逐渐成为潜江展示虾稻产业的一张名片。  “这几天小龙虾价格行情好,6-8钱的大青可以买到43块一斤。”村委会副主任柴社会是全村第一批养虾人,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近年来,村民都围绕着小龙虾产业赚钱,大多数人从事小龙虾养殖,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就做龙虾经纪人,还有的做了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今年开始,村民们在华山公司技术指导下推广虾鳝稻共作、虾鱼稻共作模式,实现一田三收,亩产值达5500元。据悉,村民们为上午的开捕做了精心准备:8条红色的渔船,16名虾农身穿写着“潜江龙虾 世界共享”的红马甲、手持红色撑杆、头戴潜江特色斗笠。他们觉得这一身龙虾红的打扮“既有仪式感,又有自豪感”。夜晚10时,位于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早已下班,但一排排特色展区、新规划的停车位、养殖基地的瞭望塔等,都在无声地告诉人们:这里早已为即将到来的全市小龙虾开捕做好了精心准备。去年下半年,该交易中心的10万吨冷链仓储中心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今年受暖冬暖春影响,小龙虾上市比往年提前了十来天,从正月十五开始就有零星交易了。”小龙虾交易中心办公室主任王丽晴介绍,最近虽有冷空气过境,但交易量却持续上涨,预计本月底日交易量可望达150吨。据了解,去年虽然受疫情影响,该中心全年交易额也达到70亿元,潜江小龙虾卖到全球485个城市。今年他们将深耕精细化服务,扩大产地服务商模式,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明天上午,市领导将在这里宣布:2021年潜江龙虾正式开捕!”王丽晴说,大家充满了期待。

潜江六旬老人“精”心养大虾

  “都是中青大青精品虾,这两天行情好,每天都能卖1万多元!”近日,在潜江市王场镇施场村2组百亩虾塘旁,虾塘主人田敬之乐呵呵地介绍着自家的小龙虾。  田敬之今年60岁,此前一直在外地做蔬菜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了解到家乡龙虾产业火爆,萌生了回乡养虾的念头。“小虾买不出好价,只有精品虾市场行情才好,所以我从一开始就下决心要养大虾。”  初步接触后,田敬之感觉掌握了小龙虾养殖的技术,可当他真正开始要开始养时,才发现养好小龙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水草间距要多大?”“如何定时定量喂养?”“水要多深?”带着这些疑问,在养殖小龙虾之前,田敬之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向养殖户、专家学习,做足了“功课”。  今年,田敬之流转了100亩土地,将田块平整后,他花了几千元买了几百米的涵管,专门从兴隆河引进优质水源。  由于小龙虾是底栖动物,习惯于在水底生活,而池塘底部又是最容易缺氧的,为了增氧,他栽种了“吃不败”的水草;又花3万元买了防渗土工膜,不仅可以防浪防鼠防倒堤,还防虾子逃跑。  3月27日,田敬之正式投入了第一批虾苗。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精心养殖,第一桶金比预想中顺利。五一期间,他的第一批小龙虾被打捞上来,目之所及尽是中青大青。这些小龙虾色泽光亮、体态健硕、底板干净、肉质紧实,品质也赢得了客户们的青睐。“起了这么多天虾子,没有一个死虾,都是活力十足的。”  “预计今年毛收入可达100万元,等到8月龙虾全部出塘后,再种上大白菜,又是一笔收入。”田敬之满是开心。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