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养殖基地网。有水产养殖技术的实用养殖知识网!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我国罗非鱼养殖发展历程

更新:2024-04-08人气:作者: 养殖基地

我国罗非鱼养殖发展历程, 罗非鱼在中国属于典型的“外来媳妇”,与四大家鱼相比,养殖历史并不很长。新中国成立后,自1956年广东省从越南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开始,其养殖发展历程归纳起来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我国罗非鱼养殖发展历程 

1、莫桑比克罗非鱼养殖阶段

1956年我国从越南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所以它又称越南鱼。

1957~1978年,为以养殖莫桑比克罗非鱼为主的时期,此时期养殖模式主要采用肥水粗养,年均新增产量仅385吨。由于莫桑比克罗非鱼个体小、雌雄个体生长差异大、性成熟早,导致养殖池中繁育较多小鱼,因而虽然群体单产较高,但上市的规格多在100~150克,总体养殖效益不理想。由于莫桑比克罗非鱼耐低温能力较差,越冬保种比较困难,在引进过程中忽视提纯育种工作,品种退化快,因此后期仅作福寿鱼制种的母本。

我国罗非鱼养殖发展历程 

2、引种改良过渡阶段

尼罗罗非鱼自1978年开始引进我国后,很快取代生长慢、体色黑的莫桑比克罗非鱼。1978~1985年,为尼罗鱼、福寿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三种鱼并存的养殖时期,此时期是尼罗罗非鱼逐渐取代莫桑比克罗非鱼和福寿鱼养殖的过渡阶段。

我国罗非鱼养殖发展历程 

3、取代发展阶段

尼罗罗非鱼是最大型的罗非鱼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耐低氧、产量高、肥满度高等优点。此期,应用外源性激素诱导罗非鱼性转化技术研究在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上获得成功,经性转化的单雄性尼罗罗非鱼,雄性率高达95%以上,克服了原种尼罗罗非鱼需经多次繁殖、易滋生幼鱼的缺点,个体生长快,养殖产量高而受广泛欢迎。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尼罗罗非鱼在全国各地普遍得到推广养殖。1985~2000年,尼罗罗非鱼基本取代了莫桑比克罗非鱼和福寿鱼;但由于单性罗非鱼种苗需利用激素对鱼苗进行性转化,存在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且养殖效果不如奥尼杂交种,因此奥尼杂交种的养殖也开始起步。1980~1996年,是以养殖尼罗罗非鱼和奥尼杂交罗非鱼为主导品种的时期,此时期罗非鱼年均新增产量达22665吨。

我国罗非鱼养殖发展历程 

4、快速发展阶段

2000年以来,我国陆续引进了人工选育的新品种或高纯度的原良种,结合使用现代育种技术,在国内培育出一大批新品种。以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尼罗罗非鱼为母本生产的奥尼杂交鱼,具有雄性率高(大规模生产可达93%以上)、起捕率高(两网起捕率可达80%)、出肉率高(达35%)等优点;选育的新吉富罗非鱼、宝路吉富罗非鱼、吉诺玛罗非鱼、莫荷杂交罗非鱼、吉奥罗非鱼、YY超雄罗非鱼等罗非鱼新品种,具有生长性能优越、养殖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等优点。这些新品种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罗非鱼养殖的发展,使我国的罗非鱼养殖进人快速发展阶段。至2007年,我国罗非鱼年新增产量达到了6.59万吨。

以上就是蒋大鱼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我国罗非鱼养殖发展历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继续关注养殖基地网。

标签: 罗非鱼 ,

本类推荐